槟州社青团改选首次出现全面开打竞争剧烈局面,左起克里斯南、李俊杰、孙意志、黄伟益、林婷、黄俊奇、孙
我妈没钱没工作,可你们不能硬逼她做奶奶的「保姆」!
01
我爸妈今年都60多岁了,爸爸有正式工作,可妈妈没有。
他们结婚的年代,知识文化没有那幺重要,
小学没毕业的妈妈,嫁给了在工厂打零工的爸爸。
妈妈勤劳能干,在当时并不算高攀。
嫁给爸爸之后,先后生下我们姐妹两个,又照顾着我的叔叔和小姑。
爷爷去世的早,奶奶一直和我们过日子。
叔叔和小姑一个读了大学,一个上了中专,
毕业以后,都在县城里有了正式的工作,条件都比我们家好。
我爸爸早年就是在工厂打零工,后来逐渐有了编製,
四十多岁的时候,叔叔又帮爸爸调了一次工作,这样就是转到事业单位了。
奶奶十多年前,患过脑梗,人活下来了,可是,左边手臂和腿脚都不好使。
开始,还能拄着拐棍到处走,自己吃饭上厕所都没问题。
叔叔和小姑不在身边,爸爸上班忙,
退休后就闲不下来,四处干活,一直是妈妈照顾奶奶。
用他们的话说,爸爸有工作经验,即便年纪大点,
但出去多赚两三千,还是没问题的。
叔叔婶婶,小姑姑父,都是有正式工作的人,
家里的孩子都在读书,哪有时间照顾奶奶,
而妈妈没文化,这辈子就是种地干家务带孩子,
现在,我和妹妹都长大了,家里没有负担,
地也承包出去,不需要侍弄,所以,妈妈正好腾出手来,就该照顾奶奶。
妈妈这一照顾,就是十多年,我和妹妹都已经三十几岁了,
妈妈还在每天侍候奶奶,说真的,我们很心疼。
02
爷爷去世的早,奶奶和爸爸撑起一大家子不容易,
但也因为是这样,所以,他们养成了霸道的习惯。
奶奶说一不二,爸爸又有些愚孝。
再加上,奶奶这些年行动不便,又每况愈下,人,真的变得有些拧巴。
比如,妈妈出去买菜,回来晚了,奶奶就会不高兴。
说什幺锅朝天碗朝地,你就出去四处溜达,像什幺话。
妈妈会说,没有,不过是买菜遇上了,打个招呼。
奶奶会说,我在屋里都看见了,你就是唠了很久。
再争下去,奶奶会说,就是嫌弃自己老了,没用了,
所以儿媳妇不待见自己,要是家里容不下,自己可以走,
就让她自生自灭吧,就当这辈子没养过儿女。
爸爸回家,一看奶奶脸上阴云密布,就会告诫妈妈:
你好好照顾老人,我妈这辈子不容易了,一把年纪了,腿脚不方便,
心里有个不舒坦,也是正常,你不可以顶撞她。
再后来,爸妈可能就吵起来了。
如果被奶奶听见了,又会大哭,然后挨个给亲戚打电话,诉说自己的委屈。
叔叔和小姑,还有七姑八姨都会来劝妈妈,你要对老人好啊。
讲真,这些话,我和妹妹都烦了。
奶奶真的是不好侍候,一个人闷在家里哪都不去,
整天瞎想,感觉都和生活脱了节,心态不好,看什幺都不顺。
去年夏天,奶奶想去小姑家住几天,小姑开始也答应了,
奶奶每天特高兴,一会儿说自己穿什幺衣服,带什幺东西,
一会又担心自己行动不便,到了女儿家给人家添麻烦。
唠叨了很久,兴奋了很久,临到时候的时候,
小姑说,单位派她出差,去不成了。
给了我妈二百元钱,说,还是请嫂子多照顾吧。
03
妈妈并不想要那二百块钱,小姑放在桌子底下,走了才说。
这二百块钱,奶奶逢人便说,姑娘懂事,
嫂子照顾老人应当应分的,姑娘还偷偷给嫂子塞钱。
说实话,我们不是不心疼奶奶,也希望她晚年幸福。
可是,不能因为我妈文化少,赚钱少,就把照顾老人的责任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啊。
侍候一个生病的老太太,每天都有各种不满意,日子真的不好过。
而且,从去年起,妈妈的风湿就越来越重,
腿脚也日渐沉重,血压还总是很高,夜晚有时还会失眠。
医生说,和妈妈长期心情压抑可能有关係。
妈妈也60多岁了,一辈子操劳不容易,
我们姐妹也想把爸妈接出来,让他们过几天好日子。
妈妈侍候奶奶也半辈子了,现在也是一个老人了,
为什幺不能过几天清闲的日子呢。
我和妹妹回家提了好多次,
爸爸说,一定要等奶奶安享晚年、寿终曲散的时候,才能再打算他们自己。
我们说,爸爸不要去打工了,家里虽然不富裕,
但是,也不差爸爸赚得两三千,我和妹妹可以每个月给钱,
爸妈一起照顾奶奶,彼此也是能照应。
或者,请叔叔和小姑,都出点钱,给奶奶请个保姆照顾着,
爸妈可以照看着,别让保姆委屈了奶奶。
可是爸爸说,他是长子,孝敬母亲理所应当,张不开嘴管弟妹要钱,
况且家里妈妈能照顾,自己不出去赚钱,再请一个保姆,多少钱啊。
我和妹妹家里都有房贷,还有公婆。
他们做老人的,不给女儿添麻烦。
看起来好像是很伟大。
可是,奶奶尿湿的裤子,即便爸爸在家,也不愿意伸手洗一把,
奶奶想上厕所,爸爸在身边,也会大喊妈妈,说他个大老爷们,不方便。
其实,我心里明白,他也不愿意照顾奶奶,屎尿屁的事,谁都不愿意干。
都觉得,爸爸这辈子,比妈妈赚钱多,今天看,妈妈是高攀了。
妈妈一辈子勤快,所以,他们也不把这些活,当作辛苦了。
可是,这样不行啊,凭什幺,叔叔和小姑,只负责唱高调,
爸爸只负责袖手旁观,奶奶都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啊。
04
前几天,我和妹妹回家,看着妈妈,花白的头髮,蹒跚的身影,
真的觉得不能再这样了。我们俩接了妈妈,就走了。
不能改变生活,也要给我妈放个假啊。
妈妈没走几天,家里就乱了套。
爸爸不会做饭,奶奶吃不好。
爸爸粗心,奶奶尿了裤子,他也不知道。
鸡飞狗跳了几天,叔叔就打电话来,说让妈妈回去。
我说,凭什幺啊,奶奶三个儿女,为什幺不照顾,凭什幺就欺负我妈呢。
叔叔说,妈妈是刘家的媳妇就该侍候婆婆。
况且,他们都有工作,都很忙,只有妈妈无业,就适合照顾奶奶。
如果不愿意,可以按保姆给妈妈开工资。
工资三开,一家出一份。
我说,你孝顺你妈,我也心疼我妈,凭什幺绑架我妈去当保姆,
她也是六十几岁的人了,哪天有个三长两短,那我和妹妹如何能接受,
她一点福没享到,就当了一辈子保姆。
况且,从妈妈年轻时开始,奶奶就没有对她好过,嫌弃她,
生了两个女儿都生不出儿子,嫌弃她生病,嫌弃她没工作,
嫌弃她没心眼嘴还笨,凭什幺老了就吃定这个儿媳妇了呢。
叔叔气得摔了电话,爸爸直接找上门来,说,
我们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,别回家掺和老刘家的事。
妈妈一辈子懦弱,可是,见不得我们姐妹受委屈,
竟然这辈子,第一次对爸爸说了不。
妈妈说,奶奶生的儿女没有自己,
自己是因为对爸爸的情义和两个人的婚姻关係才孝敬奶奶的。
如果,一个人的善良,可以变成被欺负的理由,
还连累两个女儿,她是说什幺都不会答应的。
自己还就不回去了,爸爸要是不乐意,可以离婚。
再后来,叔叔和小姑又来当和事佬,说话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。
三家出钱,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奶奶,妈妈也回去了,
有时间,还会给奶奶洗洗涮涮,
只是,累了的时候能歇歇,早晚还能出去溜个弯。
爸爸见奶奶过得好,也就没脾气了。
妈妈懦弱了一辈子,可是从这件事看,人生有些事还是要争一争的。
顾念手足之情,也不能让叔叔小姑事事都置身事外。
孝顺奶奶,也不能以牺牲妈妈的健康和晚年为代价。
藉此,也想说,奶奶的亲生儿女,更应该好好孝顺父母,而不是绑架儿媳。
毕竟,奶奶养大的不是儿媳。
往下看更多精彩内容:父亲生前欠二十万,大儿子装聋作哑小儿子去还债,见到债主吓懵了
百善孝为先,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孝顺那他也不会有什幺好的报应。
北方的冬天格外的冷,68岁的刘耀祖老人也一病不起,
在最后弥留之际,他给两个儿子打电话,让儿子们回来为自己準备后事。
大儿子和小儿子都在县城定居了,唯独刘耀祖自己住在农村的老宅子里。
之前小儿子曾多次想接父亲进城,可都被刘耀祖果断拒绝了。
儘管刘耀祖左腿残疾,可他这些年仍然坚持拄着拐下地干活。
在乡亲们看来,这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,
可他的一生却没那幺顺利,老伴一早就离世,
两个儿子长大成家后也不能守在他身边。
刘耀祖好不容易把两个儿子拉扯大,自己却成了一无是处的糟老头。
两个儿子很快就赶了回来,此时的刘耀祖已经奄奄一息。
大儿子刘一康坐在破旧的沙发上,
心里惦记着父亲会不会留有一笔遗产的时候,父亲说的话让他心凉了半截。
「爹这辈子没啥能耐,马上就要去见你们娘了,心里却有一事放不小。」
刘耀祖说着轻咳了一声,很是虚弱的样子。
「爹,有什幺事您儘管说,当儿子的绝对让您如愿。」
小儿子刘一凡握着父亲的手哽咽地说道。
「我活了一辈子,临终前竟然没存下一分钱,我愧对你们俩……
我枕头下面还有一个欠条,那是5年前为了给一康买房向朋友借的钱,
等我走了之后,希望你们俩把这笔钱还上……」
刘耀祖说这话就伸手去摸枕头下的欠条,却被小儿子刘一凡拦住了。
刘一凡心里明白,打4年前自己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,
这个家的所有财产都与自己无关了。
父亲给大哥买房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,自己并不嫉妒。
刘一凡从枕头里拿出了一张皱皱巴巴的纸,发现这只是个欠条的影本。
大儿子刘一康凑到弟弟跟前,
看到欠条上那「20万」数额的时候,立马耷拉着脸走出门去。
看到大儿子装聋作哑的态度,刘耀祖微微合了下眼睛,
接着给刘一凡说道:「爹没能耐,委屈你给别人当了上门女婿,你不怪爹吧?」
刘一凡连忙摇头,泪水瞬间滑落,把欠条放到一旁,
又紧紧握住了父亲的手,说道:
「爹,你别这样自责,儿子现在过得很好,我现在就接你去我家住上一冬天……」
「一凡啊,我明白你的孝心,爹现在哪儿也去不了了……
这张欠条背面是债主张伯伯的位址和电话,你如果有能力就替爹把钱还了……」
刘耀祖边说话边努力伸出手去抚摸小儿子的脸,
手刚刚碰到脸就猛地落在了床边。
刘耀祖走了,没给孩子留下一分钱遗产,反而留下了20万的外债。
大儿子刘一康再次走进房门的时候,看到正在抽泣的弟弟,
皱着眉头说:「这钱我可还不起,现在我还为孩子的学费发愁呢。」
刘一凡回头瞅了眼哥哥,没有吭声,他把那张欠条揣在了兜里,
心想着这是父亲唯一的遗愿,自己务必也要替他把钱还了。
料理完刘耀祖的丧事后,刘一凡取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,
虽然只有区区的6万块,可他还是拿着去给债主送去了。
当刘一凡按着欠条上的地址找到那位张伯伯的时候,
债主的一番话让他彻底傻了。
张伯伯乍一听说刘耀祖去世,一连叹息了好几声,
随即把手中的欠条影本撕得粉粹。
刘一凡很是纳闷,问张伯伯这是何故。
「老班长,你说走就走,也不打个电话让我见你最后一面……
我们老哥几个好送你最后一程……」张伯伯越说越难过,忍不住哽咽起来。
一旁的刘一凡仿佛明白了什幺,爹年轻的时候当过兵,还担任过班长,
这位张伯伯想必就是爹的老战友。
看着眼前这位鬓角花白的长辈竟然如此悲痛,自己也忍不住抹起了眼泪。
「贤侄,你爹是个重情重义的人,
当年的一次演练中,我操作失误,
要不是你爹在关键时刻救我,估计我早就不在人世了。
你爹也为此落下了残疾……」
张伯伯说出这些的时候,刘一凡顿时对父亲肃然起敬,
没想到父亲还有这样的经历,自己却从来没听他提起过。
后来,张伯伯把「欠条」里隐藏的秘密告诉了刘一凡。
其实刘耀祖根本没有欠张伯伯的钱,
而且还在张伯伯做生意最困难的时候赞助了他一些钱。
事后当张伯伯如数归还的时候,
刘耀祖说什幺也不接,张伯伯就决定给刘耀祖一些股份。
在几年前,刘耀祖和张伯伯约定好,
等自己去世后,谁拿着这张「假欠条」来还钱,就把股份的钱给谁。
刘一凡恍然大悟,这才理解爹的良苦用心。
后来,张伯伯喊来自己的孩子盛情款待了刘一凡,临走时给了他80万。
在回去的路上,刘一凡既兴奋又愧疚,
兴奋的是父亲临走后还给自己留下这幺大一笔遗产,
愧疚的是这幺多年来,自己对父亲的关怀还是太少了。
可惜,爹现在已经不在了,自己没有再尽孝心的机会了。
想到这些,刘一凡忍不住抹起了眼泪,
那位最爱自己的男人走了,那位对朋友情深似海的战友走了……
后记:老话说「百善孝为先」,
可现实生活中能够对父母尽职尽责的儿女又有多少呢?
莫等老人故去,再追悔莫及,趁着亲人健在,时刻珍惜眼前人。